大屯乡改革典型——红色村庄孙家李村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时间: 2023-07-17 发布机构:大屯乡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110 字体:[大 中 小]
大屯乡孙家李村位于南宫市工业区内,距离县城2.5公里,总人口1383人,375户,全村7个生产队,现有耕地2948亩。孙家李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解放思想,落实责任,自我加压,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一、改革背景
孙家李村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背景,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曾坐落于此,它的职责是统一领导冀南各县的行政工作。1938年8月14日在南宫召开冀南50余县各界代表参加的会议,决定正式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并选举杨秀峰任主任,宋任穷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立在孙家李村现旧址。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成立,标志着冀南大地上第一个抗日人民政府正式建立,标志着以南宫为中心,西起平汉铁路,东抵津浦铁路,北至沧石公路,南跨漳河51个县、3万多平方公里的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冀南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
二、关键创新
孙家李村如今正积极地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把红色基地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模式,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能够带动南宫市区域经济全面发展,为南宫发展提供孙李的一份力量。
三、主要做法
1、遵循“修旧如旧”,修缮红色革命旧址
孙家李村结合实际,按照“修旧如旧,还原历史”的原则,对革命旧居旧址的地基、墙体和屋顶进行修缮、修复,挽救了革命遗址,使遗址得以永存。为了丰富孙家李村的红色文化,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建成了“红色展览馆”和红色文化广场,重塑了红色人物雕像,绘就了红色文化墙,将冀南军区抗战的故事重新展现,使红色故事得以传颂,让红色党性代代相传,提振党员群众精气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旧址于2022年1月申报红色村庄试点项目,并于2022年11月30日通过竣工验收。
2、发展集体经济,拓展温室大棚项目
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实施“党建+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每亩土地1100元流转140亩;同时,充分利用好修缮和新建的集体经济温室大棚项目,提高自营能力,种植香菜、豆角、茄子、菜花等,通过与销售商合作,进行鲜品销售,提升村党组织带动发展产业“造血”功能,2022年孙家李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强劲力量。
3、加强五化建设,提升村两室环境
坚持将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打造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整合各项资金35余万元高标准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接待中心、综合服务站等党员群众服务阵地,加宽了进村公路1450平方米。孙家李村目前计划路面硬化19500平方米,路肩4000平方米,拟增加景观灯30盏、太阳能路灯150盏、灯带1000米、射灯15盏。在道路两侧、游园内、广场,墙体涂料及美化方面沿街共计约16000平方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4、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群众向心力
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制定村规民约,强化“五治合一”,发挥乡贤、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和完善“乡党委—村党支部—村党小组—村组红白理事会、村民事务议事小组、社会治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党员包户”五级乡村治理组织网络,形成多元共治、村民自治格局。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党群关系。
四、改革成效
今年以来,该村围绕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努力打造红色美丽村庄“外表美”、“内涵美”双标杆。该村以还原“红色”旧貌为主线,修缮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旧址,精心绘就了冀南抗战红色文化墙,建设了传颂红色人物的红色村史馆、红色文化广场等景点,使红色元素得以充分挖掘。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该村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