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何完美收官?代表委员纷纷支招儿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时间: 2020-05-27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60 字体:[大 中 小]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以上的行政村,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管控,绝大部分村庄人居环境有明显改观。2020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三年行动方案,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们对此展开了热议并支招儿: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建议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各地政绩考核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定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区域差别、村庄差异,决不能一个模式、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不同类型村庄提出不同的整治标准和目标任务,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条件成熟的问题,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同时,还可通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真正依靠农民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设力度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首先,要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讲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引导和教育老百姓规范养殖畜禽,全面实行圈养模式,有效控制畜禽散养造成的畜禽粪便乱排乱拉的污染环境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逐步适当购置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花草绿化植物,起到引领作用,并统一购置垃圾桶(箱)设施设备。
全国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针对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需精准施策抓重点,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联席协调机制,细化镇村责任,坚持建管并重,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整合涉农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村规的约束作用、乡贤的引导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营造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需做好系统规划
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一是要做好系统规划,一村一策,杜绝一个模式全复制。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保持农村生态原貌,绝不是将农村变成城市。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城乡统筹,让全社会资金资源回流农村。三是要做好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稳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治理。四是要做好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为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治理提供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