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岗街道办事处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发布时间: 2023-03-15 发布机构:凤岗街道办事处 浏览次数:64 字体:[大 中 小]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重点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凤岗街道以巩固扶贫成果和完善农村“五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部分隐患和不足,现将我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一、街道领导重视情况
街道主要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将乡村振兴视为处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明确党工委副书记为乡村振兴工作主管领导,每月定期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当前村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工作制度,由财政所主管,严格把控村集体资产使用流向,实行月报账审批制度,确保资金花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刀刃”;根据实际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近期我处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完善了一批工作方案,如《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村财乡代管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定期村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关于“五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以制度为工作导向,建立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设施。
二、工作取得成果
在街道主要领导的大力推动和各班子成员及各村党支部的配合下,我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果喜人,仅去年一年,我处工作取得成果如下:
1.拆除农村违建21处87.36亩,核实自然卫片20处,核实国土调查云流出问题图斑233个,自办违法占地案件10起;
2.持续开展“全民洗城日”等活动,种植槐树等3000余棵,乡村更加文明卫生整洁靓丽;
3.硬化小石柏、普济桥、张家屯等村街道胡同4187平方米,提升齐家屯、刘晒衣等村庄亮化效果,新增太阳能路灯98盏,新增改造农村厕所20户,全处农村厕所改造达到2494户,其中,问题厕所414个全部整改到位;
4.坚持对全处70处坑塘进行日常巡查、排查,特别是对18处有水坑塘进行全面整治,清理垃圾及排污口;
5.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新增16所日间照料服务站,十里铺居委会和三里庄居委会日间照料中心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等多家媒体进行典型报道;
6.自建房排查10266户,排查出C、D级危房70处,全部整治修缮;
7.严格按照《开展五化建设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以市委组织部培训PPT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完善,制定详细提升方案。投资40万元,顺利完成32个村居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卫生整治、功能分区、设施布局、场所美化、制度规范化等工作。
三、工作存在问题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凤岗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公共服务事业与群众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如: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涉及自身尤其土地、房屋方面政策法律文件认知不够,对卫片政策了解的还不是很全面,虽然没有大的违法占地问题发生,但造成影响恶劣,给办事处工作带来被动;村庄布局不科学,发展规划还不合理。
2.村集体资产资金捉襟见肘,好的设施需要不断维护,凤岗地处城乡结合区,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部分村日常设施维护资金不充裕、人手不充足,需上级资金支援多,如村游园、公园等环境维护不彻底,部分村农家书屋与仓库混用,文化广场建设不足等。
3.改厕推动进展缓慢,群众对新式厕所接受度不高,出于个人习惯使用旱厕居民多,尤其城南农业村,且改厕户日常维护不到位,需不断跟进,持续宣传改厕方案,持续推动整改。
4.部分村村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彻底,对重大资金使用事项未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说明,造成群众反映强烈。
四、对策建议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抓紧补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滞后这一“短板”,逐步构建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服务网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多措并举,补齐投入短板。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主导为关键,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协调交通、农业、通讯、卫生等涉农资金、项目资源投入,做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渠道”。
二是强化社会协同。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优化农村投资融资环境,引导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经济组织、返乡农民工、各界爱心人士等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蓄水池”。
三是统筹规划编制。以形成覆盖全处域的服务网络为目标,在注重与省、邢台市和南宫市相应网络对接的前提下,围绕农业、通讯、卫生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科学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防止规划成为一纸空文。
四是用好高精尖人才。以乡镇为单位,整合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技术力量骨干,组成专业化质量监理队伍,服务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把质量建设服务关。
五是健全管护制度。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受益群众为主体,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管护制度,跟踪管护落实情况,对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及时向本村村民公开,及时处理管护实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相应项目发挥应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