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时间: 2023-02-17 发布机构:水务局 浏览次数:48 字体:[大 中 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很大成效,并初步建成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土保持工作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状态。但我们必须看到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严峻。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土资源的承载压力显著增加,人为活动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利用加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人类活动新增加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万Km2,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突出。
为什么会广泛而持久地存在人类活动破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象呢?这与水土流失的特点和目前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方式有直接关系。就水土流失的特点而言,只要人类活动对土地表面物质进行不当的改变,侵蚀就极易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各类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显著增加,加之中国人口多、农民所占比重又大,对土地的直接依赖性强,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差等因素,人为水土流失自然难免。
尽管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特别强调“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科学原则,但实际上是将更大的精力投在“治”上或者没有进行有效的“防”、主动的“防”。如何使广大的社会公众能够自觉地去“防”呢?首选的方法还是宣传教育,法制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其目的仍然在于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长效宣传教育机制,使水土保持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能够做到家喻户晓,成为民众普遍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