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宫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时间: 2021-03-03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61     字体:[  ]

目前我市小麦已经返青恢复生长为及时掌握小麦越冬后生长情况,科学指导麦田春季管理,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对当前全市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情进行了监测调查,并根据当前小麦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2021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一、当前小麦生产形势

(一)苗情特点

从考察结果看,今年我市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接近常年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壮苗面积大

全市28万亩小麦,其中一类苗面积11.4万亩,占40.7%,与去年同比减少4.3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13.9万亩,占49.6%,与去年同比增加4.0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2.7万亩,占9.7%,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一、二类壮苗面积占总面积的90.3%,苗情总体属于常年来正常年份水平。

2、主体麦田群体充足,个体健壮

全市麦田平均亩总茎蘖数79.3万,较上年同期增0.5万,比越冬期增7.5万;亩3叶大蘖数41.6万,较上年同期减10.8万;主茎叶龄4.57,较上年同期减0.03,比越冬期增0.3;单株茎蘖数3.1个,较上年同期减0.1个,比越冬期增0.19个;单株次生根5.1条,较上年同期增0.3条,比越冬期增1.5条。越冬期间,小麦断续生长,个体和群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

3、小麦越冬期冻害普遍偏轻发生

总体看,今年小麦越冬期经历了一个暖冬,平均温度为-0.7℃,比常年偏高0.7℃;平均日照时数为448.8h,比常年偏多65.7h,光温条件总体好于常年。但是12月29~30日、1月6~7日我市先后经历了两次强降温过程,麦区最低气温甚至降到-20℃以下,加之小麦整个越冬期基本无降水,大部分麦田叶尖受冻发黄或干枯。总体来看,越冬期低温对于墒情较好、播期适宜的主体麦田影响较小,对部分冬前未分蘖、“一根针”等晚播麦田、旺长麦田和整地粗放、土壤塇松、墒情不好的麦田影响较大,个别地块可能因寒旱胁迫造成部分死蘖死苗。

(二)麦田墒情差异较大

去年小麦播种期间大部分地区底墒充足、表墒不足,不利于小麦出苗。因此,造墒播种的比例较大,占总播种面积的85.8%,较去年减少3%。冻水浇灌面积为5.5万亩,较去年增加3.4%。11月17~18日、21日,全市出现大范围降水,大部地区降水量在10mm以上,土壤表墒不足的情况有所缓解。小麦越冬期间无有效降雨,较常年偏少7~9成,气象干旱十分严重。

小麦返青后,主体麦田因冬前灌溉充足底墒较好,但是不同类型麦田墒情差异较大。据监测,造墒播种或冬前浇冻水的麦田底墒较好,干土层在2~4cm以内,0~20cm土层相对含水量在60%左右,对小麦返青后个体生长较为有利;部分播种后始终未浇水、土壤质地偏沙的地块墒情较差,干土层较厚,达到5cm以上,0~20cm土层相对含水量在40%以下。

(三)返青时间较常年提前

今年小麦返青时间在2月中旬,比常年平均返青日期早5天左右。

(四)不利因素

受拉尼娜气象因素影响,今年小麦生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威胁和风险。一是越冬期间,极端低温和气象干旱胁迫对部分三类麦田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弱苗、黄苗甚至部分死蘖死苗;二是由于春季可能极端天气频发,麦田遭遇“倒春寒”的可能性较大,很有可能发生晚春霜冻灾害;三是受气象干旱及近两年菌源累积的影响,麦田红蜘蛛和白粉病等病虫害有可能偏重发生。另外,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部分地块,杂草密度大。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措施

今年小麦春季管理要以节水节肥节药的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为原则,以抗旱防灾为中心,重点抓好“一促(促弱转壮)、两控(控旺长、控病虫)、三防(防冻害、防干旱、防干热风)”。特别强调要因地因墒因苗制宜分类施策,保壮苗稳健生长,促弱苗转化升级。具体抓好以下项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抢时镇压锄划,提墒增温促苗早发

受严重气象干旱影响,大部分麦田表墒不足,近期要抓紧时机开展麦田镇压,先镇压再锄划,增温提墒、灭除越冬杂草。麦田镇压应注意选择晴天的中午或下午进行,早晚有霜冻和表层土壤过湿不能压、麦苗过弱不宜压。对长势过旺麦田,要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起到控旺转壮作用。

(二)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麦田,在小麦肥水管理上要因地因墒因苗精准施策。提倡氮肥后移,采取分次施肥方式,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灌溉时,要使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水源进行浇灌,把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质量关。

1、对于土壤表层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旱情较重的麦田,要抓紧抢浇“保命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采取小水或微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对于播种晚(亩群体小于45万)的弱苗,返青后要及早管理。尤其是“一根针”或土里捂麦田,要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返浆期趁墒追施5~10公斤尿素,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延缓麦苗生长发育。

2、对群体偏小(返青期亩茎数在60万以下)或墒情较差的三类麦田,第一次肥水管理要提前到起身期前(3月10~20日,具体时间按实际生育进程掌握,下同)进行,亩施5~8公斤尿素,促中等分蘖成穗,增加亩穗数,到拔节期每亩再追施5~8公斤尿素,促进穗花发育,增加每穗粒数。

3、对于群体适中、墒情适宜的主体麦田,第一次肥水应在起身至拔节期(3月20日~4月5日)进行。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万~80万的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万~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万~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最多不要超过20公斤

4、对于旺苗麦田,应以控为主。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应在返青至起身阶段及早镇压1~2次,拔节后期开始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

(三)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要以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和红蜘蛛、麦蚜等病虫害为重点,抓住关键时期,实行科学防控。各地要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科学制定防治方案,及早准备药剂药械,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及时做好“一喷三防”。

早春及时化学除草。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抓住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这一关键时期,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以上,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及时搞好麦田杂草防治。对阔叶杂草,可用43%46%2甲?双氟悬乳剂或20%使它隆乳油、75%苯磺隆干悬浮剂、及与 2甲4氯制剂混配防除。对看麦娘、雀麦等禾本科杂草,要在起身前期用70%氟唑磺隆(彪虎)水分散粒剂、7.5%啶磺草胺(优先)水分散粒剂、15%炔草酯(麦极)可湿性粉剂防治。节节麦发生地块,春季不宜再采用化学除治,应采取人工拔除。

(四)防控冻害,控旺防倒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倒春寒”灾害,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以下补救措施:一是尽快结合适量浇水追施速效化肥,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

对长势偏旺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深中耕、镇压、化控等措施,保苗稳健生长,为预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础。